巴菲特,亚马逊及其它

2018年5月6日 193 条评论

       多年以前我老曾经说过,亚马逊将是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公司。周末看巴菲特巴老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的报告,收获良多。巴老不愧是殿堂级的价值投资大师。尤其是巴老说自己没投谷歌和亚马逊是个错误,这样坦诚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凸显大师风范,是我等晚辈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BuffettFactfulness

       亚马逊这家公司,但凡是在IT业界混过几年的,都应该知道它会成为一家巨无霸的企业,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现在亚马逊的市值已经非常接近2009年我老所说的万亿(周五的市值是7600多亿)美元。我要坦白的是,在乔布斯去世以后,我完全没想到苹果在继任CEO「厨子」的带领下,继续领先业界,屡创新高。这一点上,巴老作为苹果大股东的眼光是杠杠的。作为一个多年的「苹果黑」,我感到很惭愧:虽然自己有很多朋友是果粉,其中不少是创投圈的大佬,然而,iPhone出来多年以后我才成为一个苹果手机的用户(2011),而且一直不是苹果的粉丝。

 

       结合这几个月来所读各类贤达的书籍,譬如《原则》,《人生十二法则》以及最近的《事实真相》,觉得要成为一个更高效的长期价值投资人,要掌握的技能还有很多。其中一个主题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而错过投资的机会(譬如,AAPL自从乔帮主去世以来还是涨了两倍多),追求事实的「真相」永远是投资决定的基石,永远是研究投资时第一要考虑的。

拉面!

减税法案将开启美国上中产的上升之路和财富之门

2017年12月20日 64 条评论

   

    美国川普政府主导,由国会两院共和党起草和通过的《减税与工作机会法案》,一旦实施,85%以上的纳税人的税务负担将会减轻。独立智库『税务基金会』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兹不赘述。

FINAL-TCJA-Filers-Chart

   图一:各种情景下的税负负担变化

同时,在新税法下,各地方政府也会有更多的收入(蒙大拿州是个例外)。从长远看,税法会增加国内生产总值1.7%,同时创造33万9千个全职工作


为什么减税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对于信奉小政府主义的共和党来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常识问题。然而对于其它人来说,可能需要数据来说服一下。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曾经做过非常细致的研究。具体的机制有如下几种:

    第一,减税能够促进消费。这也是最直接的刺激,减税了,大家可支配的收入多了,消费增长。消费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大头,占七成。商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就会去扩大再生产,从而雇佣更多的人。国会预算办公室曾研究过,如果小布什的减税能持续到2010或者2011年,每一百万美元的减税能产生4.6个职位。当然,如果削减工资薪金所得征的个税,效果会更明显,每一百万的减税能创造13个职位。当然,也有研究说,对于富人和大公司的减税不一定能有同样的效果,因为他们的消费行为不会因为少交税而改变。这是需求方的理论。

 

    第二,供应方理论认为,减税能刺激经济增长。怎么回事情?减税能让创业变得更有吸引力,同时,高收入人群税负减少以后,即便他们不去创业,也能把更多的资金积累起来,成为下一轮投资的助力。当然,这些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在一个经济周期里面不一定能够观察得到。考夫曼基金会就新创公司对就业市场和经济增长的贡献有过很深入的研究。

NetJobCreation

图二:公司存续年头——创造工作机会的多寡对比

 


为什么减税会有更多的人去创业?

   现在就仔细说说为什么减税能鼓励更多的人去创业。首先来点背景。现行税法中有一个非常陈旧的所谓『校正(替代)性最低税』(AMT)。这个税种本来是为了防止富人有太多的抵税额度而引进的,然而为经年累月没有根据通货膨胀进行合理的调整,现在很多家收入20-50万之间的上中产也惨遭此税的毒手。如果现行税法得不到纠正,被迫缴纳AMT的家庭比例将超过5%。AMT是阻止上中产向上继续流动的一大绊脚石:原因很简单,更富有的人群(1%)有更多的避税方法,实际税率比上中产低很多(巴菲特是个很好的例子)。

AMT_Stupid

图三:现行税法下受AMT影响的人口比例

   新税法将起征点提高到50万/100万美元,很多现在受影响的人将在未来十年内不缴纳这个税。 有什么影响?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些人的边际税率。

Brackets

图四:新税法下家庭报税的边际税率

     如图四可以看出,这些课税收入超过三十万的人,边际税率在32%到37%。不禁要会问,这不是很好么,比现行税法要低一两个百分点,每年多出几千块钱去度假,跟创业有一毛钱关系吗?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次税改的最大受益者。这次税改的最大受益者是各种公司。公司收入所得税从35%永久性地降低到了21%。有什么关系?关系太大了,不妨举个例子,一个课税收入33万的家庭,联邦税负是68,979美元,实际税率是20.9%,和作为一个企业的税负十分接近。可以说33万是个分水岭,超过33万的收入,如果作为一个家庭来付联邦税,那比起作为一个企业来付税,要损失好多。譬如,收入60万要付税161,379美元,而作为一个企业只需支付126,000的联邦税。显而易见,这给上中产的家庭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套利空间,继续用这个年收入60万的家庭做例子,如果这个家庭想办法转换作为一个纳税实体的身份,其它什么都不做,税后如如能凭空增加45,279美元,增加幅度接近10%。

    处于这个收入层的家庭有多少?据统计,至少有2%。这2%的家庭中,很多本来收入已经是通过创业所得,不过大部分还是W-2性质的,这些人突然一下子从一个被AMT折磨的实体,变成一个有动力去『创业』的实体。不论这种转变如何发生(我不是注册会计师),这个动力在那里去鼓励,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做出理性的选择,去创业(哪怕只是跟老板说,『明年给我1099好啦』),而不是继续W-2做一个顺从的白领。这些人一旦开始承担更多风险的征途,失去的只是枷锁,得到的将是无尽的向上流动的空间。

 

  
   就说这些,别的废话我就不多说了。

分类: 万税 标签:

二十年来消费互联网简史和创新中心的西移

2015年9月20日 评论已被关闭

二十一年前,Tim Berners-Lee创建了万维网(WWW)。整整二十年前的八月,微软公司发布了划时代的Windows 95,让互联网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拍卖(电子湾),电商(亚马逊),电邮(HotMail),即时通讯(ICQ),搜索(雅虎,谷歌),支付(PayPal),点对点共享服务(Napster),旅行(Expedia)等服务做得风生水起。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业务的商业模式没有成熟,很多先驱在第一波互联网泡沫破灭时倒下了。当时的美国西海岸在互联网创新上绝对是领跑全球的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天朝创业者们拷贝,诞生了不少上市公司(腾讯,阿里,百度,搜狐,携程,网易,新浪,等等)。

2000-2004年进入社交时代,自媒体博客兴起,催生了MySpace,Facebook,LinkedIn等等。天朝的创业者们继续拷贝。诞生了不少上市公司(人人,陌陌等)。

2005-2009年,宽带成为主流,“PayPal黑帮”的几位小弟看到视频共享的巨大潜力,创办了油管(YouTube),创办一年多以后即被谷歌天价收购。伴随着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流行,业务爆炸式增长,诱发了传统DVD业务公司NetFlix的转型,和一批类似公司(Hulu等等)的诞生。另外社交网络取得更长足的发展(Twitter等)。天朝创业者们继续拷贝,诞生了多家后来上市的公司。

2010年到现在,互联,移动,社交,本地,万物互联等因素逐渐融合。进入以优步,空中食宿为代表的所谓共享经济时代。天朝开始逐渐显露领先的势态。

先细说一下五大元素: 互联方面,在前期拷贝做大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逐渐转移到运营和对本地化的适应,譬如电商,亚马逊,电子湾在天朝的代理人都基本铩羽而归;搜索方面,雅虎关门,谷歌退出(虽然理由是高大上的政治原因,其实是因为争不过百度);再譬如,即时通讯,QQ在抄袭ICQ之后一直改进,长盛不衰,微信的用户群之大让被脸书以天价收购的WhatsApp相形见绌。移动方面,小米手机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制造商,华为中兴等老牌公司也当仁不让,借着天朝的大市场开辟新战线。社交方面,美国有脸书,有推特,天朝有人人,微博。市场传出推特被政治运动(譬如阿拉伯之春)所利用,商业模式有点误入歧途,在商言商,某些方面实话说不如微博。在技术上,这三方面的中美差距已经是越来越小,各有千秋。本地方面(注:我不想提团购,因为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天朝电商在本地服务上遥遥领先美帝。京东,淘宝等等数不胜数,因为人口红利,天朝在劳动密集型的本地服务有天然优势。而美国,最近才有抄袭这些商业模式的动向(譬如亚马逊今年才在少数城市推出一小时配送服务),而且因为人口密集度不够高,目前都处在烧钱阶段。万物互联方面,天朝是当今制造业第一大国,在这方面有其它国家无以伦比的优势,譬如,小米的手环,价格只有Fitbit的六分之一,功能还更强大。

在共享经济时代,天朝和美国相比,优势是明显的。先说说所谓共享的经济,就是少数创业者和资本家把风险分散化,少数人集中享受营利的业务模式。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优步,在美国,普通人的车辆保险是不包优步载人时出的是事故的,车主拉客出了事情,大部分时候只能自己掏腰包摆平,而且各地有出租车行业公会把持的政府找茬(譬如有警察在路上专抓优步司机开罚单),这些风险,优步是不愿意自己分担的。在天朝,这些事情基本上不是个事情:有的是土豪车争当司机,土豪有的是钱摆平这些算不上狗血的事情。而且有很多业务可以“优步化”,譬如滴滴打人(虽然不是真的要打人)的创意,后来在美国有人觉得不错,已经有人抄袭了。

总而言之,现在消费互联网方面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方面,让已有的互联网技术,和既有的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等待下一个革命性的技术实用化后再大跃进一次。天朝独有的人口密集度,劳动力价格优势,和无可比拟的技术人才储备量,让天朝在消费互联网创新方面处在一个独特的可以领先全球的位置。未来五年,多数时候是美国和其它国家抄天朝的份儿。

SQL写在习主席访问西雅图前夕。

分类: 以史为鉴 标签:

腾讯是中国的Facebook

2015年1月6日 评论已被关闭

巴朗今天有人发文引用JPM的说法,腾讯是中国的Facebook。升级为“买进”,目的价格到160港元(约合美元20),比现价高1/3强。

https://www.barrons.com/articles/tencent-is-chinas-facebook-j-p-morgan-ups-to-buy-1420527344

依照我个人通过研究得出粗浅的想法,这个估计过于保守,或者是给短期投资人士的。从长期看,腾讯是个伟大的公司,是一个不仅可以和Facebook比肩,而且很可能超越Facebook的公司:

1)腾讯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国内市场,而且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腾讯的业务范围比Facebook要广,而且在不断拓展新业务

在未来五年内,腾讯的TCEHY应该能达到60-80美元的区间。

分类: 个人理财, 被动收入 标签:

观光路线登上雷尼尔

2013年8月1日 49 条评论

 

【引子】

雷尼尔山是来西雅图人士必去的观光景点之一 (2016年补充:也是西雅图号称户外达人的人们必做的十五件事情之一),也是天气晴朗时可以从飞机上看到的几座火山之一。

据百度百科介绍:

雷尼尔山是喀斯喀特山脉的大火山之一,有不少冒汽的岩洞和温泉。雷尼尔国家山公园不仅是华盛顿州的地标,许多器物皆以此山为图案,而且对该州的人而言,更带有几分神秘与传说的色彩,颇具有神圣的地位。雷尼尔山为喀斯喀特山脉的最高峰,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岭之一,海拔4,323米,比邻近高峰高出约2500米。雷尼尔山同时也是一个包覆着超过91 平方千米雪和冰的活火山。火山为圆锥形,基盘为花岗岩,火山体为安山岩。

每年大概有一万人次尝试攀登雷尼尔雪山,成功率接近一半。五到十月是攀登季节(其中五月和十月因为天气原因,攀登人士不多),其中七八月是旺季,尤以七月最后一周登顶率为最高。去年夏天回国几个星期,错过了整个登山季,我上课的团队传奇的领队斯布在七月底的“拽拽就上去了”的扫盲活动也非常遗憾地未能参加。

【准备】

今年好好准备了一下,前后至少去了两趟的穆尔营,还登顶亚当慕斯山,细节不表。

详述一下这个登山俱乐部(The Mountaineers)的排队。前两个月排了三个雷尼尔山的队,有两个一直在等待线上排十名开外,这种情况一般是没戏的,除非把整个攀登队的人全换一遍(还多)。结果独立日假期过后有个晚上正好在处理电邮,一位领队,姑且叫他扬博士吧,发信说他的绳队有几个空缺。赶紧把简历发过去,捞到一个注册名额注上了。后面去了亚当姆斯,又在成行之前特意去了一趟穆尔营,都还顺利。

结果从穆尔营回来第三天,星期二,不知哪位博爱的同事,把感冒带到班上,不幸躺枪了。我当时打算星期五感冒还不好的话就给扬博士发信不去了。向飞面神祈祷三天,同时练习各种去年上课的基本功。功夫不负有心人,竟然奏效!飞面神,真神,拉面!周五去约家庭医生鉴定了一下,医生说你肺部气管都好好的——心说没问题加窃喜,我走~~~。星期六上午继续准备,下午在家和一帮朋友爬梯到半夜。。。收到扬博士发信说,有几位队员因伤病退出,换上替补,十二人的登山队改为九人,分三个绳队。

DC_Route

 

【第一天——去穆尔营地】

根据预报,天气是好的没话说,有图为证。登顶日山顶气温最高22华氏度,最低18华氏度。晴。

0

星期天一早出发,到贝尔尤维的一个停车场和另外一位队员回合。伊是位很健谈的八卦好手。据伊说伊去穆尔营的成绩比著名的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登顶世界纪录保持者AC夏尔巴(这哥们住美色岛,2010年用42个攀登日创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登顶世界纪录)还要快,震惊之余,俺作为一个实在的工程师直觉起了警觉,伊说的其它事情难免要打折扣了(因为那位大神,我有一面之缘,而且他家的千金和我家老二一起上过芭蕾课)。伊消息灵通,还跟我说,星期天有一干人跑到观光路线上,结果遇到塞车,等了6个小时没能上那个梯子,错过上山时间,只好折返。当然,这个我选择性地信了,哈哈。

 

12

 

八卦中不知不觉就到了天堂寨(Paradise)停车场。收拾停当,等其它7位队友们到,队长扬博士给大家交待一番,率众人去登山管理处签登山许可等等。队员里面有各路好手,譬如有位美眉自2005年以来参加过多次博士屯的马拉松,今年本来是有参赛资格的,结果因故未能成行(正好逃过一劫哈)。三位领队们都是上去过的,还有一位去年跟一家本地的登山公司登顶过一次,觉得东西都被人背了,这次再想来体验一下自助和自虐的感脚。只有我的帐友,克里斯骞(一位在微软供职的德国人),我同车来的林达,还有另外一位名为悦函娜的律师,算是真正的菜鸟。登山管理处的管理员证实了车友林达的说法,就是星期天有人等了几个小时,被迫下山的事情,同时也警告我们说,那个地方有个70度的冰坡,实在上不去就折返吧。领队扬博士表示,他听到的说法是只有45度,没那么陡(言下之意说咱也不是吓大的,上周刚上去过的,哈哈)。

一路上风景如画不表。路上遇到一位去年上课的同学岱耳闻,我跟岱耳闻八卦了管理员骇人听闻的说法,岱耳闻说,那肯定是逗你们玩的呢,我前几天刚从那里和几个朋友下来,折返了,不过是因为有两位有高反。心里悬着的一块小石头?总算落了地小石头总算落了地。

历时近五个小时,到达登山营地,穆尔营。安营扎寨,吃饭,睡觉。感冒的余威尚在,头痛不已,得亏帐友克里斯骞给了两粒止痛片(一片不够,来两片!),得以安睡。

34

56

78

领队找周围准备上山的人打听了他们出发的时间,又跟公园管理员聊了聊。管理员说根据当时的情况,从营地登顶往返要大概12个小时。有几个登山公司的分别在午夜前的11点和午夜出发。领队决定半夜起床,凌晨一点出发,典型的阿尔卑式起步。

【第二天早上——漫漫上山路】

出发时,周围是黑黢黢的。一轮残月挂在天上。三个绳队九个人,走得不是很快。大家摸着黑过了一片冰缝众多的雪原,又爬上一个碎石坡。

9IMG_8164

在一个Cleaver上磨蹭了好久。这个Cleaver,就是著名的Disappointment Cleaver,翻译成汉语不知怎样才合适,按照直接的土译法,就是“失望的剁肉刀”。还是叫它DC罢。后来慢慢有点亮光。以至于能看到远处的亚当姆斯山了。

14

 

当然还有貌似近在咫尺的姊妹峰小塔河玛(去年夏天有去过)。

25 

太阳快出来的时候,我们正好到“失望的剁肉刀”顶上一点。诸位看官,如果留心注意的话,我们的队伍走得的确不快,甚至算很慢。四个小时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一方面是人多,一方面前面有位山友的冰爪总是松掉,需要不停地调整,中间断断续续地停了好几次。太阳出来的时候,不少人心头恐怕和我一样都有一些隐忧,就是能不能在领队指定的九点钟之前登顶。因为时间已经过半,路程勉强过半,但是后面一半是在高海拔,需要的时间应该会更长一些。雷尼尔在初升的太阳底下非常地美。然而大家忙着赶路,也无暇多看。

IMG_8165IMG_8167

走过一个雪坡

IMG_8172IMG_8173

IMG_8169b

我们慢慢来到传说中的险——要——地——段。

cIMG_8176

右上这个坡倒是在其次的,坡的顶端是一个巨大的冰缝。还没说完,过了这个梯子之后,马上是一个60-70度的冰坡,有个四五米高,需要抓着边上的绳子爬上去。如果不小心掉下来,首先是可能掉到冰坡和那个狭窄平台之间的缝隙里面,其次有可能掉到梯子下面那个深不见底的大冰缝里面去。掉进去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当然,前面的商业登山公司很仗义,在上面搭了个可以单人通过的梯子,边上还有一根绳子供人当扶手。

fd

好在各绳队的带头人先上去,找好固定的Anchor,再把后面的人用Belay的办法保护让他们爬上去,难度并不高。饶是如此,大家还是分外小心,全队通过花了接近一个小时。

此时的好消息有两个:其一,传说中等待5-6个小时的恐怖事件没有发生,其二,整个路线最难过的部分大家都顺利通过了。

过桥之后,路线向北偏,进入美国四十八州最大的陆地冰川——埃蒙斯(Emmons Glacier)。路线周围有不少开口的冰川裂缝。

IMG_8191IMG_8188

眼看就到一万三千尺,离顶峰只有一千四百多了!时间已经快早上八点(接近七个小时才上三千英尺,有点慢!)。九点显然是到不了顶了。领队调整计划,把折返时间改到十点一刻。大家马不停蹄地继续慢慢往上爬。

远处的胡德山边上有这么一大块冰。胜利在望。

IMG_8194

到顶正好十点过一些。因为时间关系,大家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吃东西,照相,如厕。。。同行的三位绳队领头人之一的一位阅函带了榛子烤的甜点,非常的香甜可口。无奈在4000多米高处,大家的胃口不佳,没能吃完,绳队领导阅函在下山路上继续兜售。

山顶其实有三个制高点,一个叫自由帽(Liberty Cap),另外一个成功岬(Point Success),最高处叫哥伦比亚绝顶(Columbia Crest),也是登顶签到的地方。经过在高海拔地带九个小时的跋涉,几乎精疲力尽,已经完全没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情。不过在风平浪静的山顶,感觉比在上山的路上要踏实不少。

IMG_8197Top2

 

队友们在火山坑的边缘合影

1377034_10151827919891696_773004853_n

【第二天十一点以后——下山】

下山就知道了,领队要求大家早点下山是有原因的。白天气温升高之后,很多早上冻住的地方会慢慢融化掉,跟下山造成潜在的危险。

IMG_8204IMG_8211

虽然下山路上要轻松不少,不过大家体力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加上可以仔细看看上山路上没来得及看的风景,所以走得也不快。

IMG_8216IMG_8217

上山走过的艰难路段,下山的时候再来一遍。到这里已经是中午时分,一些固定点已经开始有些松动,让有些队友心里难免犯嘀咕。我们绳队是第一个过的,那个时候情况还好。就在我们上山下山那几个小时里面,登山服务的公司在梯子上加了块贴心的小木板。

IMG_8220IMG_8221 

后来据最后一个过的绳队说,他们路过的时候整个架构的状况已经比较不结实了(那个时候我们在“失望的剁肉刀”顶上休息,看他们下山),下图中间两个黑点,就是一位已经过了裂缝,还有两位在右边等待的状况。“失望的剁肉刀”附近有很多崩裂的冰川碎片,甚是壮观。不禁让人感慨大自然之技艺高超鬼斧神工。

IMG_8225IMG_8229

亚当姆斯山照例在那里,不知学了什么招,居然冒起烟了。

67

在山路又走了三个小时,终于回到穆尔营。到营地已经下午四点,按照领队的计划,大家在那里又呆了一个晚上,休息,寒战中托克里斯骞的福,两片止痛药睡了个囫囵觉。第二天(星期二)一大早下山。 正是山花快到盛开顶峰的时节。

IMG_8230IMG_8241
IMG_20130730_083320IMG_20130730_085446

到停车场是早上九点多钟,啤酒庆祝一番。回家路上带队友去看了一下倒影湖,运气很不错,风平浪静,雷尼尔山美丽的倒影惊现湖中。

IMG_20130730_100043z6

中午到家,下午倒头休息。。

【后记】

星期三起来发现天气变糟了。看样子这次运气还真不错,上山两天天气无可挑剔,队友里面也没闹什么高山反应之类的妖蛾子,所有的星星算是顺到一起来了。这半年来的练习总算有了个好的结局。明年争取换条路线再跟人爬爬。DC路线风景固然很好,难度也不高,但是那个“失望的剁肉刀”上的碎石头实在不是我的那杯茶。登山之于人,是个不错的运动,和一个国家送航天器上天一样,是个鞭策懒人的活,时间允许的话应该坚持。

回想起来,能有机会上去一趟(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到达最高处的哥伦比亚山脊),真是无比的感恩,感谢家人,感谢医生,感谢领队们,感谢队友们,感谢The Mountaineers,最后还有感谢万能的飞——面——神!

分类: 修身养性 标签:

Facebook作为万亿美元级别公司的潜力

2012年8月17日 1 条评论

Facebook在几个月前的IPO演砸了,不怪别人。当时我看的目标价格是20美元一股。现在终于又到了我进场的价位区间。很好。

市场上关于Facebook的分析很多,唱衰的有,看好的人也不少。作为一个Facebook的多年用户,我有一点很欣赏,就是这家公司比较“野蛮”,属于成长型公司,它家的广告业务应该能成长到和谷歌类似的规模,CEO也还年轻能折腾。现在估价有几百亿,虽然看起来很高,但是比起上升的空间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作为一个价值投资人,现在是很好的入场时间。我已在20美元以下入场,目标是在5-8年内有10倍的回报,也就是说,200美元以上考虑出售。在中国旅行,不多说了。

祝好运!

分类: 社交媒介, 被动收入 标签: